苏联一共建了9艘航母,为什么俄罗斯只分到1艘?剩下8艘哪去了?_核动力_海军_服役
在冷战时期,苏联有着宏大的海军计划,曾打算建造多达九艘航空母舰,力图在海上与美国一较高下。这些航母的每一艘都蕴含着苏联海军的战略构思和技术积淀,展现了他们在海军力量上的雄心。然而,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,作为最大的继承国的俄罗斯仅保留了一艘航母,其余的八艘航母则或被出售,或被拆解,甚至有些流入了其他国家的控制之下。
苏联的航母发展路径与美国的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。自二战后,美国便将航母建造的重点放在全球投射能力上,建造的航母庞大而强悍,核动力的加持使其能够覆盖世界任何角落。相较之下,苏联最初并未将航母视为海军的核心力量,海军的主力还是集中在潜艇和沿海防御力量上,认为这些足以保障国家安全。直到冷战局势愈加紧张,苏联才意识到,单靠潜艇和导弹驱逐舰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海上对抗,航母的战略价值才开始逐步凸显。
展开剩余84%苏联的航母建设尝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。1967年,苏联推出了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。紧接着,1969年,列宁格勒号也正式投入服役。这两艘航母的设计以反潜作战为主,舰上配备了大量卡莫夫直升机,专门执行海上潜艇的搜寻任务。尽管它们的排水量仅为1.8万吨,与美国的航母相去甚远,但对于当时的苏联海军来说,这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探索。建造工作主要在位于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进行,这里成为了苏联航母建设的摇篮。
进入70年代,苏联对航母的需求愈加迫切,推出了基辅级航母。基辅级一共建造了四艘,分别是基辅号、明斯克号、新罗西斯克号和巴库号(后改名为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)。这些航母的排水量达到了约4万吨,除了可以搭载直升机外,还具备了搭载雅克-38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能力。尽管这些舰艇的体型和美国的航母相比仍显小巧,但它们配备了大量反舰导弹和防空武器,堪称“航空巡洋舰”。这种设计理念展现了苏联的战略考虑:他们并非直接与美国航母群对抗,而是通过航母为导弹潜艇提供保护,同时对北约海军形成威胁。
进入80年代,苏联海军的雄心进一步膨胀,推出了库兹涅佐夫级航母。1990年服役的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,排水量达5.5万吨,采用了滑跃甲板,能够起降苏-33和米格-29K战斗机,大大增强了战斗力。与库兹涅佐夫号同级的瓦良格号虽然建造工作接近完成,但由于苏联解体未能完工。另一艘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,更为悲剧,建造至一半便因政治变动停滞,永远未能服役。
然而,苏联航母的设计仍面临着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——蒙特勒公约。根据1936年国际条约的规定,航母不得随意通过土耳其海峡。为了规避这一限制,苏联将其舰艇称作“重型载机巡洋舰”,宣称它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航母。实际上,这些舰艇在设计上与美国航母有所不同,更注重火力配置,舰上搭载的飞机数量相对较少,功能多样,充满了苏联特色。
这些航母的建设历程跨越了20余年,见证了苏联从零起步到逐渐摸索航母建设道路的过程。然而,随着1991年苏联的解体,航母计划戛然而止,这些曾经的巨舰遗产也分崩离析,落得各自不同的命运。
1991年苏联解体后,15个加盟共和国突然成为独立国家,军队的资产如何分配成为一大难题。航母作为重要的战略武器,各国都希望能够继承其中的一部分。然而,能够负担这些庞然大物的国家并不多。作为苏联的继承国,俄罗斯虽接收了大部分海军装备,却未能完全继承航母。
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地理位置。大部分苏联航母的建造地都集中在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,而这一地区在解体后归属于乌克兰,这使得航母的归属问题变得极为复杂。虽然俄罗斯是苏联的继承国,但由于经济困难,许多航母并未顺利接收。最终,俄罗斯仅保住了库兹涅佐夫号海军元帅号,因为它在服役期间已经调至俄罗斯北方舰队的摩尔曼斯克基地。
其他八艘航母的命运则各有不同。莫斯科级航母尽管是苏联航母的开端,但到了90年代,它们已经服役了二十多年,远远落后于时代需求。莫斯科号和列宁格勒号的设计较为简单,主要用于反潜作战,随着现代海战要求的变化,它们显得力不从心。由于俄罗斯的经济困境,这两艘航母并未得到妥善维护,很快就被拆解,材料被回收。
基辅级的前两艘——基辅号和明斯克号,曾是苏联海军的骄傲。尽管它们在当时功能全面,但到了90年代初期,老化和高昂的维护费用让它们显得过时。1993年,俄罗斯决定将它们出售,基辅号卖给了中国,成为了滨海航母主题公园的一部分;明斯克号则先被卖到韩国,后来因环保问题转手给中国,成为了明思克航母世界的一部分,并最终于2016年转移至江苏南通继续展出。
新罗西斯克号尽管较晚服役,但1993年便退役,1997年卖给了韩国,并最终被拆解。巴库号的命运则较为幸运,尽管它在苏联解体时面临修复难题,1996年被印度购买并改装,最终以“维克拉玛蒂亚号”的身份加入印度海军,至今仍活跃在印度洋。
瓦良格号的命运堪称传奇。这艘航母于1988年开始建造,但因苏联解体未能完工,乌克兰接手了建造。最终,中国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该舰,并在大连完成改造,2012年成为中国的“辽宁舰”,这标志着中国航母事业的起步。
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则是苏联海军的巅峰之作,具备核动力,排水量达到8万吨。尽管1988年开始建造,但由于政治动荡未能完工,最终乌克兰将其拆解,成为未曾实现的梦想。
总的来说,苏联的航母计划未能如期发展壮大,它们的遗产各自不同:有的成为废铁,有的转化为主题公园,还有的被其他国家继承并取得了成功。每一艘航母的命运,都是那个动荡时代的缩影。
发布于:天津市